品牌更名升级-品牌改名案例和故事
2022年06月15日
脸书(Facebook)改名了!脸书执行长扎克伯格宣布了公司将更名为Meta,以体现朝向公司的「元宇宙」愿景前进。
科技媒体《The Verge》报导,扎克伯格先前就品牌升级更名曾表示:「想让人们从认为我们是一间社群媒体公司,转为一间『元宇宙』公司。」媒体猜测,这间社群龙头重塑母公司名称后,未来Facebook就跟Whatsapp、Instagram等旗下品牌一样,只会是他们其中一项产品。另外,转移大众对该企业近期官司与指控缠身的注意力,也可能是重塑品牌的效益之一。
品牌更名失败的案例
没有连接、形象未改变,都成改名失败主因
答案当然是不一定,不少知名企业过去都曾品牌改名失败。Netflix就有着一段「黑历史」,2011年时,他们必须在「影音串流」以及「DVD租借服务」中取舍,结果他们决定全都要,并把DVD服务另取名为「Qwikster」。《哈芬登邮报》(Huff Post)写到,除了名字本身难以拼对,当时其1200万会员,如果想要保有这两项服务,就得创立两个帐号,引起大量会员不满与解约。两个月内Netflix市值腰折,最后创办人不得不出来承认「他们做错了」。
再来,改变品牌名字对于大众来说,不代表就能扭转形象。《富比士》(Forbes)便提到,前身为英国石油(British Petroleum)的BP公众有限公司(BP plc),曾经改为「超越石油」(Beyond Petroleum),希望能扭转社会对石油公司的看法。结果后续出了很多环保争议,放弃品牌重塑之余,更凸显新名字并无加分作用。换句话说,如果Facebook本次改名,确实只为逃避争议,也许难以预期太多效果。
改名失败的另一个原因,则是和品牌既有服务、形象没有连接性。普华永道(PwC)一度更换为「Monday」、英国皇家邮政(Royal Mail)曾改为「Consignia」,然而新名字对原本的客户来说,无法直接联想到这些企业,甚至没办法从名字判断其业务,最后还是都回到之前的名字。
品牌改名成功的故事
品牌改名应该遵循「名符其实」的品牌重塑目标
当然,有失败自然有成功,此次Facebook的品牌重塑策略,很容易联想到另一间科技巨头在2015年时,执行了类似的策略:Alphabet,或者大家更熟悉的谷歌Google。
当时,Google因面临政府的反垄断(antitrust)审查而重新打造母集团、命名为Alphabet,以强调他们也有搜寻以外的业务,尽管该公司没有因此摆脱反垄断审查,且还是经常被外界称为Google,但从财报面来看,自改名以来,他们市值几乎翻了5倍,在财务上仍属成功。
而有些品牌则确实藉由改名,向大众与市场宣告其企业定位、产品上的转型,苹果(Apple)就是标准案例。《CNBC》指出,贾伯斯发布第一代iPhone的同年,公司名称从「Apple Computer」改为「Apple」,贾伯斯也表示这象征他们将专注更多产品线,不再仅仅是一间电脑公司。而从Facebook本次的消息中,同样能看到相近的意图。
好名字根植于策略,而非天马行空,如果您对品牌更名改名依旧无从下手或者有更高要求,您可以信赖我们-探鸣公司起名网,拥有中国前沿的品牌策划师与命名师团队,进行过数千次的公司取名与品牌取名经验,理论研究与实战命名的践行者,高能高效。微信:i-named